查看原文
其他

LAURENT罗朗景观设计总监李勇:回归最朴素的中国空间美学

点击上方“风景园林网”关注并置顶

第一时间了解前沿案例


▲李勇在宜居住区与庭院造景国际研讨会演讲
近期,第九届园冶高峰论坛分论坛“宜居住区与庭院造景国际研讨会”在上海外高桥喜来登酒店召开。LAURENT罗朗景观设计总监李勇作了题为《空间美学》的演讲。他对比了东西方园林体系在哲学层面的不同,追本溯源梳理了中国园林的发展脉络,并通过两个实际项目,展示了对中国传统文人园朴素空间美学的实践。


中国空间美学寻求功能性与理想性的统一

讲到空间美学,其实更多是关于空间认知的范畴。对空间的学术定义是:空间是出现在具体事物之中的分离或者抽象的认知。空间是关于客观和主观的认知。客观的空间本身就已经存在,大自然中的各种尺度,包括我们的生存环境。人为什么会出现对空间主观的认知?无论是建筑还是景观营造行为,人们在构建过程中,一方面是想要去使用它,满足基本的生活状态,另一方面又有对艺术、文化,对超越性、精神性的追求,是先验到经验的过程。

先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,是自然本身的一些存在。比如鸟儿会筑巢,因为它需要这样的场所,原始人也会构建房子。但是房子的出现不是人最本能的诉求,因为原本可以在石洞里生活。人们为什么会形成对生活的构想,慢慢形成一系列象征元素?因为人类有构建的欲望。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当下有许多新锐设计师会形成不同的思维,想要创造更多不一样的东西。这是艺术创造的过程。

▲先验与经验

主观存在一定的危险性,不管是构建行为还是生活习惯,包括想要去创造的作品本身,都有很多的危险性。就像鸟儿原本生活得自由自在,但因为人们想要欣赏它,给它量身定制一个很漂亮的牢笼,让它在这个场所中享受它的生活状态。我们的居住空间也受到一系列的主观影响。比如小时候生活在一个小乡村,与大自然、山水,与使用的空间会产生非常丰富的联系,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,来到城市,有了更好的物质环境,非常漂亮的电梯厅,邻里之间却老死不相往来,甚至还有看起来非常高端的一梯一户。但是我们内心还是追求人与人之间相互交融、分享的状态,这是本能。

空间作为一种主观认知,大体可以分成两大部分。一是关于西方的文化认知,二是东方的文化认知。西方更多是强调二元对立思想和一元中心定位。比如它有非常强烈的几何抽象体系,影响着它的方向,无论对生活状态还是对于规则、秩序的追求,对美感、环境比例的追求。比如西方的凡尔赛宫是追求君权神授、驾驭自然的过程,人们希望体现通过人的努力,通过上帝赋予人的权利,支配土地上的一切,构建一切艺术行为的过程。包括近现代的景观,比如彼得·沃克的作品,用极简的设计手法,追求几何图案的形式美。

中国更多强调二元互补和体用合一的哲学体系,更多思考关于阴和阳的关系,长和短的关系,高和下的关系。故宫同样是皇家体系中体现权威的建筑,边界非常确定,内在非常空虚,而凡尔赛宫中间的建筑非常确定,但是边缘非常模糊。这反映出中国哲学体系和空间之间,通过有形加入无形的过程。人在有限的空间里面,感知到无限的可能性,是一个宇宙的概念。看上去好像有很多明确的空间,其实这一系列空间里面,通过构建的场所,通过不同的组合,空间与空间之间在相互渗透。人们去游览的时候,不会觉得目标是有边界,事物是有终点的,永远是在循环的过程。这是中国园林的一些体现。

总的来说,西方在构成手法上更多强调轴线的对称,追求一定的呼应,但是东方更多希望通过有形驾驭无形,通过无形的气、植物、空间的状态,把内在的思想展示出来。

▲西方与东方空间思维对比

通过比较会发现,现在景观设计中很多新形式的出现,给人更多的感觉是中不中,西不西,借鉴了西方纯粹现代主义构成的手法和形式,又在追求中国的形式、符号、表象,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所谓“新中式”产品。

就像之前的法式、托斯卡纳风格,“新中式”也是一个时代的产物。有更多人会形成新的变化,包括设计师也在寻求创新,怎样能够颠覆大帽檐,更好地体现不一样。目前市场还是受到高周转节奏的影响,所以市面上的作品,空间形式常是借鉴和搬运工的角色。

关于现代手法的营造,更多的也是受密斯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的影响,包括很多延续的设计风潮、对空间的组织和分割。市场会有一定的盲目性,只要时下某一个大师或某一个作品开始流行,就会争相模仿,缺少自我认知。

谈谈比较小众的文人园的空间,也是个人坚持和向往的空间形式。中国空间的启蒙,包括最开始空间的形成,是对于山川大河的向往,自然现象的感悟,包括诗词理想,君子比德的思想,都有体现在构造的园林场所当中。它区别于西方纯粹的逻辑学和形式学,更多地寻求功能性与理想性的统一。儒家强调人不停地创造和构造,成为人上人的过程。道家强调轻松,尊重自然,享受最终的状态。最成功的方式应该用最自由的状态表现。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,陶渊明的桃花源,中国人一直在不停寻找内心跟现实之间的差距。唐代王维的作品,在“无”、“有”之间的探索之中,更是弱化了人的主观感受,把客观现象放大到无限,而把人的思想或者欲望克制到极限,比如《使至塞上》的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”,没有一点是在描述个人的情感。比如《山居秋暝》的“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”,都是描述一种现象,描述自然本身,是非常朴素的手法。

▲《辋川图》

通过对诗意的理解,中国人逐渐形成对理想人居构建的思考,包括最初的皇家园林——北宋时期的“艮岳”,更多是通过绘画的意境,通过人们的精神探索,对理想的园林的想像,慢慢还原自己对生活的本能。

▲北宋艮岳平面设想

到当代,人们对于园林的营造慢慢寻求着变化,开放式的园林体系逐渐形成,并发展至今。我国最完整的开放性空间构成,是杭州的西湖。西湖的空间结构,历经唐宋元明清至近代不断更新,才形成今日“三面湖山一面城”的格局。由于有了人主观的营造,比如原本觉得湖很好,但是希望人的活动需要更便捷,就有了横跨东西的白堤,跟背景形成借景,把原本非常大的一个面化成两个面,一个里西湖,一个外西湖。之后苏轼又修造了苏堤,东和西又形成了一个分割,用了中国最传统的一池三山的理念,先后堆了小瀛洲,湖心亭和阮公墩,构成山中有湖、长堤纵横、湖分里外、三岛散点、湖中有岛、岛中有湖的复层自然山水格局。其实最初是出于功能的考虑,最后化整为零,慢慢形成这种园中园的空间。我觉得西湖是园林中最美、最富画意的空间呈现。

▲画意西湖

如果在西湖的自然空间当中,纯粹是客观现象,没有雷锋塔的存在,空间是收不住的。因为有了空间里人的主观存在——雷锋塔,形成万千虚当中的一点实,确定了空间的边界,而这个边界不只是一个构筑,比如关于《白蛇传》的传说,更是关于象征性的思考,跟人们的情感有一定联系,使空间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。

中国绘画对园建的影响也是很深远的,古代的文人,寄情山水,通过画意的转换,追求现实与精神之间的差异,形成构园的行为,意在笔先。人们在现实中不停奔波,希望回家之后能够有自己理想的状态,园林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。

清代美学大师王国维将艺术境界分为“有我之境”和“无我之境”。在创作实践中,创作的源头到底来源于“有境”还是“无境”,?怎样把自己的主观性缩小到极致,体现深的客观性?


有我之境——湖州弘阳仁皇山项目

基地旁是仁皇山脉,大区预算均造价350元每平米,业主想要做行业标杆。现状场地并没有非常多有利条件,怎样通过有限的成本去打造一个标杆项目?当时非常困顿,困顿之余有很多思考。不是主张设计创作来源于矛盾吗?那它的矛盾在哪里?最终得出判断:在于它建筑形态的多样性,同样一个小区,有洋房、公建、合院、联排,在于现场自然环境本身就存在很多空间,这里有寺庙,有山有水,水脉又和太湖发生了非常完整的联系。所以就来了灵感:有没有可能通过主观营造的山脉,分割出高层产品和别墅产品?

▲场地空间分割

希望通过景观的整合,通过水脉的延续,包括对一些产品的控制,打造一个边界。为什么小区一定要有围墙?为什么围墙一定是墙的虚实结合?当时考虑有没有可能参考沧浪亭的概念。沧浪亭的水也是毗邻太湖水,因此,希望通过水脉建立起情感联系,人们有能使用边界的可能,让边界不再是一个围墙。人在使用空间,去参与到这个场所的时候,会去观看山体和自然环境的临水空间,同时水本身就是一个隔离。这成为项目最大的亮点。

希望采取这种非常规的方法,解决人根本的诉求。同时在边界去寻求沧浪亭的体验,把主观意识的实践跟空间形成对话。沧浪亭很美,它有很完整的山水格局,正好这个项目也有水脉的延续。希望这样的一个断面,能够很好地打造项目的记忆点和辨识点。

▲项目入口处理

创作的关键,不是说自己想要创作什么艺术品,或者什么空间。怎么样能够跟空间形成很好的互动和联系,才是最重要的。无论通过文脉也好,地域性也好,创意都来源于矛盾。

▲设计理念——沧浪濯缨


无我之境——富阳阳光城·翡丽海岸示范区

设计来源于矛盾,还有对自然的尊重。富阳阳光城·翡丽海岸示范区基地现场有很多不利因素,我们想到尽量用朴素的手法,通过借景的方式,把自然完整地呈现出来,通过景观的媒介,为场地搭建一个空间框架,为自然寻求一定的可能性。庄子《齐物论》中讲,“天地与我并生,万物与我为一”,我们希望用景观,把自然本身凿饰出美的状态,通过最朴素的语言,最朴素的材料,把对自然的尊重表达出来。

▲“富春山居图”▲项目景观场景

场地中的石头是一个子体,而富春山是一个母体,希望母与子之间有一个联系,用自然的青石跟自然形成一个延续。

包括外象跟内境之间,外在表达的形象是主观性的,内在的情境就是希望通过景观去营造的一种状态。富春山是空间性的,而《富春山居图》是文化性的、时间性的。希望通过空间而不是一个符号,或者一个手法,希望富春山居能去自我完成。


▲外象与内境

关于空间也好,空间美学也好,都想还原成最初的朴素状态。希望未来有可能回归人与自然情感或者文化的联系,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也追求心灵的共赢,寻求理想的桃花源状态。


李勇,LAURENT罗朗景观设计总监。主要擅长领域为现代及中国当代风格住宅及度假酒店定制化设计。设计中追求人的生活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,主张设计本身的价值来源于矛盾(人与人,人与物,人与自然),景观本身就是一个媒介,自然是母体。是承载着责任与进步的平台,更多希望通过这个平台,把矛盾与冲突优雅地解决,并传递“美”的信息。代表作品有泰禾·姑苏院子、阳光城·翡丽海岸、杭州景瑞·科技城等。


——END——


再创辉煌 第九届园冶高峰论坛成功举办

园冶杯大奖设计师对话IFLA亚太主席:跨界·融合·创新

中外专家论道园冶峰会 乡村振兴与特色城镇成热点

校企合作谱新篇 第九届园冶高峰论坛北京城市学院分论坛召开

与大师同行 上海精品景观项目考察活动圆满结束

玛莎·舒瓦茨事务所张易文:超越地标 可持续生态城市景观设计

美国知名设计师David Fletcher:公共事业项目的设计灵感

新加坡淡马锡理工大学教授Ronnie Tan:作为新规划范例的自治城市主义

水体生态专家张饮江教授:水体生态修复与景观构建

上海交大设计院孙洪刚:设计让生活更美好

赛肯思杨茜:跨界融合——以景造梦

“完美火灾”——景观遗产的紧急情况处理和城市重建过程

赛瑞景观丁炯:新中式景观面临三方面挑战

鸿坤地产李嘉龙:让城市和住区快乐宜居

马来西亚著名景观师李俊鸿:让建筑与大自然交织

邓国辉:一个好作品——潜意识的审评

杜昀:在资本导向的城市建设中创造丰富的城市空间

陈其兵:对四川省公园城市建设的思考

李敏:公园城市的规划理念研究

朱玲:乡村设计之生命力——设计与产业协同

梁达民:城市里的乡村,乡村里的城市

姚元伟:城市双修中在地文化的挖掘与传承

天津大学教授刘庭风:网师园风水格局新解

QIDI栖地设计合伙人执行董事戴广建:未来宜居景观的探索与研究

孙百宁:践行生态理念 岭南设计让城市更具生命力

山水比德副总裁利征专访:探索一条人类重返自然的路线图

园冶杯大奖设计师李健宏:让园林回归原点

园冶杯大奖设计师伍福军:不忘初心,简简单单做设计

园冶杯大奖设计师丁炯:永葆一颗追求创新的心

园冶杯大奖设计师虞金龙:用匠心精神做富有文化的设计

园冶杯大奖设计师钟辉:做有认同感的设计

再传喜报!2018园冶杯地产园林示范区类金奖作品展示

喜大普奔!2018年园冶杯地产园林大奖作品新鲜出炉

喜报第二弹!2018年园冶杯市政园林大奖作品出炉

喜报连连!2018园冶杯地产园林大区类金奖作品展示



1、高级美编

2、短视频编辑

>>职位详情


2018年度园冶杯大奖作品

宜昌鸿坤·花语墅 千江凌云景观 杭州翡丽海岸 杭州阳光城·未来悦 万科·翠湖国际 北七家科技商务区 IDEO Q 嘉祥县曾子广场及洪山河景观绿化工程 South Park 戴家湖公园生态修复工程 武陟龙泽湖公园 大诺瓦西市马恩河岸 Banyan Tree Yangshuo Resort 太舞滑雪度假小镇 保利江门•云上西棠田园综合体示范区 荷兰Afsluitdijk大堤加固项目 福建永安建发·玺院 融创·藏马山阿朵小镇示范区景观工程 苏州世茂铜雀台 天瑞宸章示范区 长沙湘江西岸商业旅游景观带 Wangchan Forest 建业海马九如府 the Orchid


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